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运营 > 正文

智慧型组织管理模式(智慧型组织管理模式有哪些)

2024-07-20 12779 0 评论 企业运营


  

本文目录

  

  1. 公司管理分几种模式
  2. 智慧型组织的介绍
  3. 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一、公司管理分几种模式

公司管理分几种模式?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那么公司管理分几种模式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模式。

  

企业运营模式根据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分类:

  

1、生产代工型企业作为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供应商,根据客户的订单,加工产品。在市场上,贴上其它企业的标牌进行销售。

  

2、设计+销售型企业不涉及生产领域的任何业务,只负责设计和销售,企业设计出市场上顾客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寻找相应的生产代工,它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和销售能力以及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

  

4、设计+生产+销售型这是在产业链节点上涉及较多的经营模式,采用这种经营模式企业的特点是企业具备一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

  

5、信息服务类型信息服务类企业较典型的是咨询公司,这种类型的企业或者公司,不涉及制造的一切活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与制造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企业运营模式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分:

  

1、单一化经营模式单一化经营,又称专业化经营,是指企业仅仅在一个产品领域进行设计、生产或者销售,企业的业务范围比较单一。

  

2、多元化经营模式多元化经营模式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集中化多元经营、横向多元化经营和混合多元化经营。

  

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一般很小,由于业务相关性小,企业只好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领导功能上,因此,企业总部一般被设计成投资决策中心。其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考核下属单位重要财务指标,来追求企业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或企业财务的快速增长。

  

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高,公司通过企业战略管控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因此,企业总部通常被设计成战略决策中心和投资决策中心。其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考核企业经营的重要举措以及重要的财务指标,来追求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财务指标的快速增长。在企业管控实践中,公司战略管控根据集分权程度不同,又被划分为战略指导型和战略实施型,前者偏重于分权,而后者偏重于集权。

  

3、运营管控型(又称操作管控型)。

  

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很高,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公司通过制定公司战略,统一和优化企业资源,统筹经营,控制公司战略实施,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具体业务。因此,企业总部不仅是经营决策中心,还是生产指标控制中心。其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严格审核分析企业所有财物指标和经营表现,来追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快速成长。

  

营运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但是,有的公司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便于管控,将处于中间状态的战略管控型根据集分权程度不同进一步细划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便重于集权,而后者便重于分权。

  

这三种管控模式各有优缺点,现实中,企业公司的内部管控往往是以一种模式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的综合。例如,某冶金集团除了对钢铁生产业务采取经营管控模式外,公司总部对金融、贸易、房地产等业务采取了战略管控型模式,这与该公司“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等战略导向是一致的。再如,某服务型集团所属子公司的管控模式,既有战略管控模式的`应用,例如对旅游、景点开发投资、旅馆等战略性事业部,也有财务管控模式的应用,例如对房地产、物流、发电等业务领域。同时,伴随着公司由混合型企业公司向资本型公司的转型,公司未来将主要采取“财务管控模式+战略管控”。这说明,企业的管控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公司的整体战略转型而进行动态调整。

  

除了上述三种基本管控模式之外,还有另外两种混合型态的管控模式:战略营运管控型和战略财务管控型,它们在母子公司的集分权关系、管控手段等方面都呈现出某种混合状态。在实际中公司管控模式都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管控模式。

  

金字塔型组织是立体的三角锥体,等级森严,高层、中层、基层是逐层分级管理,这是一种在传统生产企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计划经济时代,该结构在稳定的环境下,在生产力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组织形态,它机构简单、权责分明、组织稳定,并且决策迅速、命令统一。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则由于缺乏组织弹性,缺乏民主意识,过于依赖高层决策,高层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缓慢,而突显出刻板生硬、不懂得应变的机械弊端。

  

学习型组织为扁平化的圆锥型组织结构,金字塔式的棱角和等级没有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限变得不再清晰,权力分层和等级差别的弱化,使个人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相对自由的空间,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内部沟通的问题。

  

因而学习型组织使企业面对市场的变化,不再是机械和僵化的,而是“动”了起来。不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分工的趋势化,扁平化组织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在不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习型组织“学习”的本质对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也称为C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立足道、儒、法的中国传统文化,将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学与中国国学及中医智慧融于一体,其理论结合人的身体机能,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

  

C管理模式研究的课题,引发对资本主义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反思,对现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反思,并将重新聚焦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更多思考,这正是C模式的价值所在。

  

什么是“中国管理模式”呢?中国管理模式强调中国文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尊重现代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的运用;另一种说法是:“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美国式管理、欧洲式管理、日本式管理,或者是中国式管理,而只有成功的管理或失败的管理。”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二、智慧型组织的介绍

广义上说智慧型组织,它是融西方现代管理学、中国人文国学于一身,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组织。具体来讲,这种新型组织是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普遍法则,并能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组织,它将中国人文国学与西方现代管理学相互融合,是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智慧型组织作为自然组织的一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之自然法则的作用下,也遵循机械、学习、灵活、应变的演化规律,智慧型组织是企业组织不断进化的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智慧型组织展开了实践性的探索。例如:慧路软件秉承“塑造学习型组织,成就智慧企业”理念,认为智慧型组织是以信息化为纽带,以团队学习为基础,以人为运营核心,所形成的集成高效学习、知识创新、智慧经营为一体的一种创新型组织。这种智慧型组织的优越性体现在:它基于持续学习,能够透彻了解并预测其生态环境中各种关系(如竞争、合作、竞合抑或共同进化)且能根据环境(自然环境、技术进步)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自身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及时做出对策,从而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并且持续更新、进化。

  

三、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一、组织管理中三个关于人的命题

  

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应该使组织成员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谁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工作关系如何等。

  

组织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活动,从企业组织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具体来说,首先需要确定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根据专业化分工原则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梳理岗位序列,明确岗位职责;再根据组织目标和内外部环境,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架构并分解部门职责,进行权责划分;然后通过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工作关系。

  

通过这样几项活动,组织实现了人、岗、事的关联,依靠这种关联和协作,实现组织的目标。可以看出,在组织管理的所有活动,都是与人密切相关的,因此组织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管理。关于组织中人的管理,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命题:

  

命题一:组织存在的理由是人们彼此需要。组织之所以会形成,就是因为人需要在组织中实现自我,而且这种实现仅仅依靠个人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彼此的分工协作才能够完成。

  

命题二:组织管理的目的就是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组织管理未必能实现组织中所有人的目标,但各种活动的最终指向一定要集中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而且组织整体目标中必须包含组织中多数人目标。所以,在一个健康的组织中,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应该是相互协调的。

  

命题三:组织管理的意义在于提高组织人的效率。组织管理是从专业化分工开始的,组织管理对组织的意义就在于协调和分配,将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转化为工作成果,并且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这三个命题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因为彼此需要而组成了组织,组织的吸引力在于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管理就是以更高的效率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同时,也应认识到,人是复杂的,尤其是组织中的人,其本身就有个体属性、社会属性、企业属性等多种属性,各种属性表现出来就是员工在企业中的个人诉求。个人诉求与组织诉求如何统一,企业的组织目标如何实现,根本就在于凝聚人心,激发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主动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工作和完成任务。这样,才能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各方诉求才能得到满足。

  

二、理性和发展是组织管理模式中永恒的主题

  

企业组织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A管理模式:也称为金字塔型组织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组织特征是具有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底端较大,人数最多,随着等级的上升,人员数量随之下降,呈金字塔状。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决策权集中,组织架构和层级清晰,但容易造成决策层过多、缺乏组织弹性、决策信息传递失真等问题,一般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型企业中普遍得到应用。

  

B管理模式:或称为学习型扁平式组织,强调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与学习创新,在组织内部建立自学习机制,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因而B模式面对市场变得更为灵活。这种模式下,管理层级减少,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内部灵活性和能动性提高,但对个人要求很高,目前在知识密集型、高素质人才密集型等企业中使用较多。

  

以上两种模式都是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也来自于管理实践的总结。随着企业管理中对人和人性化管理的重视,开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就是C管理模式。

  

C管理模式,也可称为智慧型组织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遵循自然组织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法则,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并将中国为人处事之道与西方现代科学管理相互融合,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

  

这种以人为运营核心的、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更强的应变能力的企业组织,其核心在于尊重人,将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这种思想下,个人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想化管理模式。

  

一个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是由企业的发展历程、业务特点、发展战略、文化背景、管理风格等共同决定的。采取哪种组织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特点来决定,但这种模式的选择首先应该是理性的,是能够将企业特点与人的特点充分结合的,不是仅仅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其次这种模式更有利于组织和个人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应该是相互协调的。

  

首先,应该正视个人理性。所谓个人理性,就是理性人假设下,员工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个人诉求。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员工的这种个人诉求是正常的,也是组织对于员工的吸引力所在,不应忽视和躲避。可以说,正视员工个人理性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个人理性集中体现为组织理性。员工的个人理性必须得到尊重,同时组织的发展目标也必须要实现,这二者之间保持一致是最佳的状态。但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有些情况下,个人理性与组织理性会出现偏差甚至冲突,这时候个人理性与组织理性之间就需要进行协调和调整。个人理性的统一和集中体现才是组织凝聚力产生的根源。

  

最后,协调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个人的发展是建立在组织发展的基础上的,同时组织发展也必然会给个人发展以更大的空间。在一个企业中,一切都应服从于发展战略目标,员工个人发展也应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一方面企业要给员工设计通畅的职业发展通道,另一方面员工也应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协调。

  

三、文化氛围和管理机制是企业凝聚人心的两大保障

  

1、文化氛围是企业人才凝聚力的基础保障。

  

首先,一个企业应该有鲜明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是应该有性格的,而所谓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的性格中倡导什么理念,推崇什么理念,这些是企业的魅力所在。在众多成功企业中,大多将尊重人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微软的以人为本、IBM的尊重人才等等,都在强调人才对于企业至关重要的价值以及人才是利润创造的源泉。这些核心价值观都成为了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成功关键。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在于文化氛围的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好与不好,不在于提出多少口号和标语,而在于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否真正在企业中形成了所倡导的文化氛围。在一个企业之中,员工处在怎样的一个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对员工的工作心态和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关系。一个好的文化氛围,往往可以将员工的潜能发挥到最大,真正使员工感受到以企为家的亲切和温馨。

  

2、管理机制是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共同实现的保障。

  

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是要落实到部门和岗位职责上,而部门和岗位职责的落实,需要以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员工才能得以发挥的前提,也是长久留住人才的保障。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管理机制主要应该从权责分配、激励约束、沟通协调三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权责分配机制。权责分配从本质上说,仍然是一种分工思想的延续,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权责分配就是要将企业发展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在分解责任的同时也授予相应的权利,比如决策权、督导权、建议权、知情权等等。同时,权责分配中,需要注意有权必有责、权责需对等的原则,权利的使用应该受到监督,责任的落实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权责分配恰当,才能人尽其才,各部门和岗位职责明确,既能确保目标的实现,也避免了职权的重叠和混乱造成的多头管理、无人区等问题。

  

第二,激励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是企业管理中的经典话题,很多企业都在强调对于核心人才要激励也要约束,也都在纠结到底激励应该到什么程度,约束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既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实现了最佳的成本效益配置。但激励与约束的关键其实不在于数量的问题,而是能否有一套合理的机制来实现激励和约束的目标。海尔提出的相马不赛马,就是一个成功的激励约束机制,在这套机制下,企业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和游戏规则,而不是死的规定,给员工以更大的发挥和提高空间。

  

第三,协调沟通机制。协调与沟通就是企业中的信息传递,在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决策反应能力就决定了企业对商机的把握和利用能力,同时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也是员工自我学习、创新的基础。GE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重大的组织机构调整,就是杰克。韦尔奇所领导的组织扁平化改革,将GE由原来的金字塔型组织管理模式调整为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市场信息到决策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彻底改变了GE机构臃肿、官僚主义、反应迟钝等问题。

智慧型组织管理模式(智慧型组织管理模式有哪些)


复制成功